框架抗震等级:5.0-6.0级,在国际上,地震级采用里氏地震级指标,分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无损坏,4级对建筑物有轻微损坏,5级以上开始破坏建筑物。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应考虑5级以上的地震区。
砖混结构具有成本低、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缺点是房屋开间和深度有限,室内格局一般无法改变,墙体结构占用空间过大,整体性和耐久性差。
各抗震设防类高层建筑结构
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A类、B类建筑:当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时~8度时,应满足提高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该地区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工地为Ⅰ类时,应允许按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抗震结构措施;
一般建筑抗震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一般建筑分为四个抗震等级:根据强度、结构类型和建筑高度,将各种抗震建筑结构分为一、二、三、四级。
抗震等级标准是根据建筑设防类型、结构类型、强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的。
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不同,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住房等级的标准等级,而是根据建筑具体情况中的四个因素和设定的抗震等级进行设计。从普通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来看,抗震等级分为一级至四级,用于标准严重、严重、严重、一般四种情况。
一般建筑抗震等级
一般建筑的抗震等级由具体情况决定:
砖混结构一般为5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架结构一般为7级以上。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筑重要性分类和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强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的具体设计。
建筑防震措施有:
1、增加抗震柱、圈梁;
2、整体结构设计为框架结构;
3、增加剪力墙、筒壁结构;
4、增加地基底面积;
5、整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建筑防震标准为:
1、A类、B类建筑: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提高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标准。当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3、丁类建筑:地震作用仍应符合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得降低;
4、按照这个划分,大部分建筑通常是丙级建筑,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是乙级建筑,尤其是甲级建筑,建筑等级高,抗震设防标准也要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