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鉴定标准是设计施工的最低标准,是抗震设计施工的前提,它不仅是抗震设计施工的核心要素,也是维护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
抗震鉴定标准的目的在于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时可以保持稳定,尽量避免伤亡事故财产损失。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筑物抗震性能标准。根据建筑物不同用途和设计要点,制定相应的抗震性能标准,使建筑物可以抵抗抗震。
二是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为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符合抗震性能标准,结构各部件之间应有充足的连接强度,及其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良好的结构参数。
三是建筑物施工要求。建筑物施工要求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要保证施工质量,使其符合建筑物设计要点。
四是建筑物抗震检测标准。为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建筑物完工后应进行抗震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抗震性能标准。
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殊重大灾害后果,需要特殊设防的建筑物。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及其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伤亡事故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B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除1、2、4种以外按标准标准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指使用人员稀少,震损不造成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根据以下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建筑抗震设防的类别:
1.施工破坏造成的伤亡事故、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其社会影响。
2.城镇规模、行业特点、工矿企业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整体影响范围、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难度。
4.当建筑各段的重要性明显不同时,可根据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段的类别不得低于上段。
不同行业的同一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