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墙体作为建筑物的垂直承载系统,用于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系统,其侧向刚度大,整体性好,钢材消耗少,缺点是自重大。剪力墙间距一般为3m~5m。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因其良好的抗侧性、完整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建造更高的建筑。剪力墙布置原则如下:
(1)剪力墙结构中的所有垂直力和水平力均由剪力墙承担。因此,一般应沿建筑物的主轴进行双向布置。特别是在抗震结构中,应避免单向墙的结构布置形式,两个方向的侧刚度应接近,即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应相似。
(2)剪力墙应尽量拉直,以提升抗震能力。门窗上下层对齐,形成清晰的墙体和连梁,使应力清晰,计算简单。在抗震结构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错误的剪力墙和堆叠错误的孔墙。堆叠错误墙的特点是开口错开距离很小,甚至堆叠,不仅墙体不规则,而且在开口之间形成薄弱部位,特别不利于抗震。
(3)剪力墙应沿垂直通过建筑物的全高度。当剪力墙沿垂直变化时,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度和混凝土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逐渐降低抗侧刚度,避免各层刚度突变,引起应力集中。
(4)剪力墙应避免洞口与墙壁、洞口与洞口之间形成小墙体。小墙体宽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的三倍(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并用暗柱加强。
(5)长剪力墙应开孔,分为若干墙段均匀,墙段应采用弱梁连接,各独立墙段总高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2,墙长小时,弯曲裂缝宽度小,墙筋能充分发挥作用,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m。
(6)高层建筑不得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短肢墙应尽量设置翼缘。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共同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7)为控制剪力墙平面的外弯矩,应增加沿梁轴线方向的垂直墙体,或增加墙柱,以减少梁端弯矩对墙体的不利影响。截面较小的地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性连接,以减少墙体平面的外弯矩。
(8)地板主梁不得直接支撑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一方面,主梁端部约束不符合要求,连梁无扭矩刚度抵抗平面外弯矩;另一方面,对连梁本身不利,连梁本身剪切应变大,容易开裂,应尽量避免。
暗柱和端柱是剪力墙中的柱。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约束端(暗)柱,另一种是结构端(暗)柱。你可以理解,简单剪力墙结构中端柱的布置位置一般在剪力墙的两端或角落。一般来说,柱宽大于或等于剪力墙的厚度。暗柱是指布置在剪力墙中的柱宽等于剪力墙厚度的柱,一般在外观上看不到。如果布置位于端部,也可以作为端柱进行分析
简而言之,结构柱是根据结构结构要求布置的柱,应用范围相对较大。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都有结构柱,一般不作为单独的承重构件,主要根据当地的抗震设防设置,一般需要布置较长的单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