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调整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 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工程的成本。
施工设计依据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201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和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的相关标准。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
4. 在满足上述的要求时,尽量减少成本,增加效益。
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于2011年4月22日起施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55-2000)同时废止。
这次改标,主要是对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进行了修订。
配合比设计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需要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需要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需要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需要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四个阶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设计要求
强度要求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首要任务。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为了保证配合比设计符合这一要求,必须掌握配合比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用材料的质量波动、生产水平、施工水平等因素,正确掌握高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土强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生产强度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根据建筑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
满足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桥梁,处于水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为了保证这些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仅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对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优选,选用良好的原材料,是保证设计的混凝土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基本前提。
满足经济要求
目前的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配合比设计不仅要合理设计配合比的本身,而且更应该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优选,选择优质价格合理的原材料,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仅有利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