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 13.3.4-4 条:墙长大于 5m 时,墙顶与 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 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 过 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 12ZG003 第 38 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第 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 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 20 倍墙厚且不大于 4000mm , 柱宽度不小于 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 rTR 5 ,坚向间 距不宜大于 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 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 30d ,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 lOd (d 为钢筋直径)。柱 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 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 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 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 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 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 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 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20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 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 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 5m 或墙长大于 2 倍层高时, 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 墙体 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 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墙高超过 6m 时,宜沿墙高每 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 小于 60mm 。
6.5.2 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 第 17 页规定门洞大于 2100mm 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 第 18 页如图所示: 窗间墙不得小于 1000mm!否则采取 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 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 6.1.1.2 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 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 1200mm! GB50011-2010 第 13.3.4-4 与 12G614-1 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 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规定: 第 7.3.1 条:
1、楼电梯间的四角
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 2.1m 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 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 240×180mm,纵向钢筋 4 根 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 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 500mm 设置 2 根 6 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 1m,构造柱下端伸 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 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 500mm 的地圈梁相连。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第 6.2.8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 强措施: 1 对 240mm 厚的砖墙为 6m; 对 180 mm 厚的砖墙为 4.8m
三、构造柱施工要点有哪些
1、清洁建筑地板,在构造主体结构时定位标记的轴和控制线,弹出墙边缘,辅助控制线和结构柱定位线。
2、根据结构柱的位置线调整垂直杆的位置,如果垂直杆的偏移量较大,可以采用化学种植法以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3、根据设计和规格要求,应留出马齿和拉杆,必须先将马齿缩回,然后再进入,滚动齿应相距60mm,每个马齿的高度应不超过300毫米。
4、在接管前的砌筑过程中,清理散落在柱脚和集灰平台上的砂浆,并在柱和墙的接缝处施加海绵橡胶条。
5、模板至少是8成新的,没有剥离或边缘松弛,在支撑模具之前,清洁模板的表面并施加脱模剂,用拉紧螺钉拧紧,拉紧拉力,不允许在墙壁上开孔或打孔。
6、浇筑前先将模板和柱侧砌体弄湿,然后在浇筑过程中使用小型电动振动器(300mm)手动振动,而不能使用其他更简单的振动方法。
7、为了防止由于模具松动和脱模而对结构柱表面造成过早损坏,严格控制模具松动和脱模时间以防止在柱表面上出现孔。建议在注射后2天移除模具,在此期间拿模具进行维护。